“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永不會過時”
“紅旗渠”宛如一條玉帶,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之中,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見證。正是有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工作方針,才有了黨和人民群眾的心心相印,創造了人工“天河”的奇跡,有了“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的實踐力量。
20世紀60年代,在黨的領導下,河南林縣人民在生產力水平相當低的條件下,憑著自己的雙手,修建了舉世聞名的紅旗渠,譜寫了中國水利建設史上的壯麗篇章,被周恩來同志譽為“新中國兩大奇跡之一”。在這場氣壯山河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這種精神在過去曾鼓舞全國人民克服困難建設國家,盡管時代發展了,人們所處的環境、生活狀況都發生了巨大改變,但紅旗渠的精神并沒有過時,它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修建紅旗渠的整個過程中,林縣的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始終走在前面。從縣委書 記、縣長到各級干部,都帶頭扛起工具和群眾一起干。林縣的群眾說的好:干部能夠搬石頭,群眾就能搬山頭;干部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全縣的共 產黨員、各級干部差不多全都到工地勞動過。冬天,干部把房子讓給民工住,自己住工棚或山洞;糧食緊缺的時候,干部把饅頭讓給民工吃,自己吃糠菜??h委書 記楊貴曾因餓肚子暈倒在工地上,面對這樣的黨員和干部,群眾怎能不佩服,怎能不跟隨!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前所 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黨員只有把握住時代脈搏,牢記黨的宗旨,時刻堅定共 產主義理想信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不畏艱辛,帶頭拼搏、創造,才能永葆黨的先進性,才能不辱使命,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建設好我們的國家。
紅旗渠和紅旗渠精神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產物。干旱缺水是歷史上長期困擾林縣人民生產生活的癥結所在。共 產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為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在10年修渠過程中,干部群眾同甘共苦。3萬多共 產黨員、共青團員、青年民兵沖鋒陷陣,老中青三代前赴后繼,參加過紅旗渠建設的林縣人達30多萬。修建紅旗渠的實踐告訴我們:依靠群眾、廣泛聯系群眾、走群眾路線是建成紅旗渠工程、形成紅旗渠精神的制勝法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我們同樣需要走群眾路線。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什么時候走群眾路線,我們的工作和事業就會得到較大的發展,什么時候忽視了群眾路線,我們的工作和事業就會徘徊不前。近30年的改革開放為什么能使我們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躍上了一個大臺階?就是因為我們充分調動了全國人民奮發向前的積極性,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紅旗渠的建成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和驕傲,紅旗渠精神是黨堅持為人民服務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紛紜復雜,而源于市場經濟和外來文化的各種思潮,也會影響到人們的思想觀念。因此,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方面紅旗渠精神大有用武之地。我們要充分發掘和運用紅旗渠精神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使紅旗渠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上一篇:研學旅行的定義及特點
- 下一篇:發揚紅旗渠精神,堅定理想信念
- 返回列表